罗氏抿了抿唇,看向眼前这匹神采昂扬的白马,高大健壮,承重八十斤视若无物,怕不是凡品。
罗氏不由打趣道:“钱唐可没有这样的马儿,我爹曾在凉州一带经商,见过匈奴马,描述的和这匹很像。”
王凝之微微笑道:“不愧是大户女郎,见识就是高,你爹叫什么名字,说不定我认识。”
罗氏回答道:“罗述全,认识吗?”
王凝之仔细回想了一下,摇头道:“不认识。”
罗氏拎起两袋面,看着王凝之说道:“想你也不是普通人家,怕不会把这两袋面当回事,我便收下了。”
王凝之同样将米拎起,与罗氏一同走进房子,并道:“见你这么爽快,我便放心了。要真说啊,我就喜欢嫂子的性格。”
罗氏瞥了他一眼,提醒道:“待会把你的马牵到院里来,免得让人偷了。”
“知道了”,王凝之走到三个孩子面前,抱起了罗氏五岁的二娃张希、三娃张媛,问他们想不想读。
张同回答是:很想很想。他在罗氏的教导之下,已经有了读的意识,因为这样可以使他当大官、赚大钱。
至于最小的张希和张媛,罗氏没有刻意的去引导她们,只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灌输,大概就是,长大了随便找个人嫁了就行。
王凝之便问罗氏:“给他们买了吗?女孩子也要读啊,孔子和孟子的他们现在看不懂,但必须要读的。”
罗氏回道:“有几本我儿时的启蒙,不知是谁著的,不忙的时候我都会教教同儿。”
“嫂子读过论语吗?”
“读过一些,怎么了?”
“过几天我让人送来一些籍,嫂子有空便教教他们三个,希儿、媛儿都不能落下,一个人总要读些的。”
说到此处,王凝之不禁想到后世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这可是一项开民智的利器,能够大量印刷籍,原理并不难。
罗氏微微点头,道:“好,我有时间便教他们读,重要的是识字。”
“待他们长大了几岁,便要学论语了,到那时,村里应该会有一个教先生。”
“是吗?那便看看几年后,小郎说的准不准。”
一刻后,王凝之吃过饭,来到门口的一颗大树下乘凉。
罗氏刷洗完碗筷,也走到了树下,在王凝之身旁顺势坐了下来。
王凝之拿出一袋钱,大约几百个铜钱,表示这是暂住费,让她好好伺候,不对,是晚上弄些好吃的。
罗氏顺势接过,神色一黯,不由唉道:“有钱人家就是不一样,随手就掏出几百钱。”
王凝之玩笑道:“你也是有钱人家啊,不舍得让娘家出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