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回到宫中,看着案读厚厚的奏折,朱元璋虽然心中充满了伤痛,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沉溺于个人的悲伤之中。作为一国之君,他肩负着整个国家的重任,必须将个人情感置于国家利益之后。因此,他强忍悲痛,迅速投入到了繁重的国事之中。
朱元璋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期待。蒋瓛的求见,可能意味着他所关心的事务有了进展。
“让他进来。”朱元璋沉声吩咐。
小三子领命而去,不一会儿,蒋瓛便匆匆走进了大殿。他身穿锦衣卫特有的飞鱼服,腰间佩着长剑,步伐坚定,神色凝重。
“臣蒋瓛,参见陛下。”蒋瓛跪地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朱元璋看了一眼小三子,小三子就退下了。
朱元璋挥手示意他起身,“起来说话,有何要事?”
蒋瓛站起身,目光直视朱元璋,语气坚定:“陛下,臣有重要情报禀报。”
朱元璋的眉头微微一挑,示意蒋瓛继续说下去。
“陛下,臣近日接到碟子密报,三大塞王有异动,意图不明。臣已派遣人员前往侦查。”蒋瓛汇报道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讽刺,显然对某些人的野心和不轨行为感到不满。
“朕的标儿才刚走,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试探朕的底线,朕本以为他们已经学乖了。”朱元璋冷冷地说。
他继续说道:“如今看来,他们不仅仅是想要试探,而是有了更大的野心。他们以为朕老了,挥不动刀了?”
蒋瓛站在一旁,心中明白这些话的分量,他知道自己的立场,也清楚这些话不是他应该听到的。他低着头,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在聆听命令,而不是在偷听机密。
“陛下,臣会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确保他们不会对陛下和大明造成任何威胁。”蒋瓛恭敬地回答,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和忠诚。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知道蒋瓛是值得信赖的。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朕需要你来当朕的眼睛和耳朵,蒋瓛。你是知道的。”
“臣遵命。”蒋瓛应道,然后又补充说,“另外,关于陛下关心的那件私事,臣也有了些许线索。”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点了点头,示意蒋瓛继续。
“回禀陛下,臣在追查过程中发现了若干线索。据查,公子最早现身于洪武十五年,此前无任何记载。可以确认的是,他首次出现在钟山附近,且有当时的香客作为证人。此外,公子身边常携带一枚玉佩,而此玉佩在一位道长仙逝时,作为随葬品一同下葬。臣特来请示陛下,是否需要开棺验查。”
“朕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
随后,蒋瓛退出了大殿,朱元璋则陷入了沉思。
“启禀皇上,中舍人刘三吾在外候旨,请求觐见。” 身边的太监小三子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让他回去!朕现在不想见他!”
朱元璋怒气冲冲地将手中的奏折扔到一旁,“他这是在逼朕啊,朕的儿子刚刚去世,他就急着要朕立新储,这是要逼朕走上绝路吗?” “遵旨。”小三子连忙应声,退了出去。
御房内,朱元璋的愤怒如同风暴一般,他一挥手,将案头的奏章全部扫落在地,发出哗啦一声巨响。
时间慢慢流逝,朱元璋的怒火渐渐平息,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眼中的悲伤愈发浓重。他何尝不知道刘三吾的忠诚,太子的离世,自己的年岁已高,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若不早日解决,朝政将难以安定,大明的江山社稷也将面临危机。
但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太子去世后,无论他选择哪位皇子,都可能引发藩王的不满和动乱。他考虑过立皇孙,但他的两个孙子朱允炆和朱允熥,似乎都不具备帝王的才能。
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
朱元璋在御房内独自沉思,他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怀念。他轻声自语,言语中透露出一位帝王的无奈和一位父亲的深情。
“标儿,你这一走,给咱留下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无力感,“这大明的江山,朕该如何是好啊!”
他缓缓地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宫墙和远处的天际,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不过现在多了一个选择。
“孩子,爷爷多希望你能有雄才大略,若你真有帝王之资,爷爷定会不遗余力地助你登上皇位。但若你没有这样的才能,爷爷也不愿你卷入这权力的旋涡,只愿你能平平安安,做个无忧无虑的富家翁,爷爷会护你一生周全。
在这一刻,朱元璋不再是那个威严的皇帝,而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对子孙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期望。他深深地知道,皇位的继承不仅仅是权力的传递,更是责任和命运的交接。他只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幸福安康,哪怕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朱元璋的思绪如同这深宫的长廊,曲折而深远。他转身回到案前,目光落在那些散落一地的奏折上,每一份都是朝臣们对于皇位继承人的谏言和建议。他知道,这些奏折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个名字,而是大明王朝的未来和稳定。
他轻叹一声,缓缓地弯腰捡起那些奏折,一份份地整理好,放回案头。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字迹,仿佛能感受到每一位臣子的忠诚和忧虑。
“咱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大明好。”朱元璋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但朕也要为朕的子孙考虑,他们是否愿意承担这份重责,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来守护这片江山。”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的繁星,心中默默祈祷:“如果朕的子孙中真有能够承担这份责任的人,朕会毫不犹豫地将皇位传给他。但如果他们更适合平凡的生活,朕也不会勉强。大明的江山,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姓朱的皇帝,更需要一个能够为民着想、为国尽忠的君主。”
夜深了,宫中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朱元璋的御房还亮着一盏孤灯。他的身影在窗纸上拉得很长,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既坚定又复杂。他知道,明天,他将再次面对朝臣,面对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