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纪春梅只是个小插曲。
这段时间,知青院最主要的工作还是淀粉制作试验。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瓜的出粉率超过30,在红薯这一类里面算是一骑绝尘了。
知青院派出几名代表,带着晒好的粉皮和粉条去了大队部,找大队长和支详谈。
这要是在饥荒年代,大队长肯定会觉得知青们在胡闹。
把粗粮加工成细粮,中间肯定是有浪费的。那时候人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搞这个。
但是,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候了,如果可以用大家都不太喜欢的地瓜做成大家都喜欢的食物,甚至还可以拿去卖钱,那就值得尝试啊。
去谈判的几个人不但带了干粉皮,还带了一碗拌好的粉皮,准备了一堆的说辞:
出粉率很高,做成淀粉可以长期保存;
粉条和粉皮都很好吃,还可以往外卖;
剩下的残渣还可以喂猪,也不算浪费;
如果地瓜不够用,还可以组织社员开荒。这样产生的残渣、地瓜秧都会更多,咱们就可以多喂几头猪;
……
但是这些都没来得及表达,大队长和支尝了一下拌好的粉皮,立刻就拍板了。
搞起来!
这是一道不错的下酒菜。
虽然他们一年到头也喝不上几回酒,但是,说不定卖了粉皮就能多打点酒,就着粉皮喝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
知青们:“……”
据说当天,大队长就派了自己的小儿子到小王庄供销点打了二两酒,和支俩人喝的美滋滋。
这时候农村喝的酒都是散装的。自己拿个瓶子去打,买半两都可以。还有醋和酱油,也都是散装的。
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大队先收拾出一个院子当粉条作坊。招募社员开始干活。
最开始,每天就给算工分,没有额外的工资。
但是也挡不住大家的热情。以前冬天也就是修水渠能有点工分,但是水渠又不是天天修,冬天的大部分时候都是闲着的。
现在,坐那儿洗洗地瓜、刮刮皮就能挣工分,谁不愿意干呢?
做淀粉剩下的渣滓除了一部分用来喂生产队集体养的猪,剩下的还可以分给社员带一点回家去喂自己家的猪。
纪珊做了粉条作坊的记账员,工作轻松,满工分,暂时也没有工资。
毕竟现在就是个小作坊,小打小闹的,等以后赚了钱再说。
第一批成品做出来之后,大队长带着它们去了公社,去找公社记谈销售的事。
看着比面粉还要雪白细腻的淀粉,以及做好的粉条,公社记也很高兴。
谁不爱吃细粮呢?偏偏细粮产量低,最高产的地瓜,让大家都吃腻了。别说别人了,他想起地瓜就有点反胃。
公社记当场就叫来了供销社负责人,帮着双方敲定了合作协议。
十里梁出产的粉皮和粉条,就放在供销社卖。
先看看效果。要是买的人多,产量也大,还可以向公社外推广。到县里去卖就很不错嘛!
他真的想太多,十里梁这点产量,连公社内部消耗都不够。
十里梁出产的地瓜都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