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是个又矮又胖的中年男人,五金店叫做“福来五金店”。老周觉得,如果老赵是个急性子,做事马马虎虎,不拘小节。老周不怕他;
谁能想到,这个老赵竟然也是个慢性子,甚至比老周还细心周到,就连进货一根螺丝钉,都能研究半天,这让老赵有了危机感。
知道以后,心里就一直发慌,这不,正好他娘现在80岁大寿到了,就想借着这个由头,大摆宴席,也让老赵看看他的势力。
借着人多势众的,也让老赵能收敛点做人,知道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的道理。但大家都不知道老周心里怎么想的,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过去都知道老周和他娘都不说话,都觉得老周不孝顺。
现在转变这么大,突然变成大孝子了,要给他娘过80大寿了。
大家都觉得老周这是心性转变了,知道了他娘养育他的不容易,觉得他变得通情达理了。做寿的那天中午,大家都决定去随礼,看看老周这惊人的变化。
豆花早上磨豆腐,大清早就去卖了,走了很远的路,等中午赶回来吃席迟到了大半个小时;
李家庄的老李离吃饭的地方很近,算着时间准时就赶到了。老周觉得老李和豆花是好朋友,就自然的把豆花的位置就留在了老李得身边。
老周觉得自己细心周到,考虑的很全面,但没想到老李急眼了:
“老周呀,别……别……别把他放在我身边,让他到别的地方坐去。”
老周:
“李哥,你们经常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你俩坐在一起,咱这不显着更热闹么。”
老李问:
“今天光有菜么,有没有酒呀?”
老周:
“李哥,今天必须安排呀,一个桌子上瓶 ,都是高档酒,不喝散酒。”
老李:
“哎呀……要是单独吃饭之类的,我和他说说笑笑的还可以。那家伙一喝多了,嘴上就没有把门的了,拉着我说起来没完没了,他说完倒是心里痛快了,我就自己难受了”
又接着说道:
“这个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老周这才知道,他们这朋友也就表面的功夫,并没有外人看起来的那般要好。或者说,豆花对老李是掏心掏肺的好,老李对豆花就是表面应付罢了。
老周也是明白人,立马将豆花的位置调到了单身汉老孙的身边。
吃酒的第二天,豆花在街上偶然听到别人议论酒席上老李说的话,豆花听后黑着脸回家了,豆花到家后,就在家里埋怨在老周家吃饭吃的不痛快,上帐的钱白送了;
不痛快不是老周家菜不好吃,而是因为在吃饭时,和单身汉老孙说话不痛快,单身汉老孙身上油腻腻的,头发散发的味道让人闻了觉得反胃,肩膀上还落了一层头皮屑。
豆花觉得自己虽然去的晚,但也不应该安排坐在这么个人的身边。
他觉得肯定是老周看不起自己,老李也看不起自己,才故意这样安排的。豆花他爹听完,立马给了豆花一巴掌:
“人家绝对不是这意思,都是多年相处的邻居、朋友,你怎么能这么想”
在豆花的哭声中,他爹蹲在地上,耷拉着脑袋,闷头抽着旱烟,半天没有说一句话。在之后的大半个月里 ,豆花都没有理老李一句。
在家里,再也不提“老李”这两个字。但过了有一个月左右,却又恢复了和老李的来往,还和老李说说笑笑。
就像之前的事没有发生一样,遇到事情,还是要和老李商量一下再做决定。
小生意卖东西都讲究怎么招揽顾客,使劲的吆喝,但豆花卖豆腐时,却不这样。
他就是张不开嘴,嘴笨,憋半天才出来一句:“豆腐出锅喽……豆腐……豆腐好吃……那个……那个……”
豆花挠着头,想起自己会打小鼓,正着敲,侧面敲,溜着边敲,各种花样的敲他都会。
于是豆花卖豆腐时,干脆就不吆喝了,改成打鼓。这倒让豆花玩出了花样,人们都觉得是新鲜事。
豆花的鼓一响,大家就都知道刘家庄的豆花来了。除了在村里卖豆腐,哪里有集市,豆花就到哪里去摆摊。不但卖豆腐,还卖凉皮。
把凉皮切好,摆在碗里,放上黄瓜丝、胡萝卜丝、再配搭一点鸡肉丝,芝麻酱往上一倒,真是色香味俱全;豆花是卖一碗做一碗。豆花摊子左边,是钱家庄卖牛肉火烧的老钱;豆花右边是郑家庄卖旱烟的老郑。
豆花卖豆腐和凉皮在村里小鼓敲不停,在集市上也敲不停。豆花在摊子上从早到晚敲不停。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新鲜,好玩。
两个月后,大家都听够了了,左边的老钱和右边的老郑真的是忍到了极限。老钱:
“豆花唉……你能不能停一下,别敲了,我现在脑袋里都快成浆糊了,你就是卖个凉皮、豆腐,又不是挂帅出征的,用得着这么大动静么,一天天没完没了的,”
老郑脾气火爆,不爱说话,黑着脸,抽着旱烟就过去了,一抬脚就把豆花的小鼓给踩碎了。
三十年后,豆花他爹中风了,起不来床,家里当家作主的才真正变成豆花。一般中风的人都是脑子迷糊,手发抖,嘴巴也就流口水不好使。
豆花他爹却是身体不能动,脑子清醒,嘴巴利索。身体好的时候嘴巴不利索,颠三倒四的。瘫痪以后,脑子也清醒了,嘴巴也顺溜了,遇到事,说的头头是道的。自从中风以后,每天都是躺在床上,有什么事都要有求于人,这就不如从前了,以前自己能动,就是眼上、嘴上吃亏;
现在有人进来,就赶紧说好话,讨好着。别人问他干啥,他就赶紧说。豆花他爹没瘫痪的时候时常说谎话,瘫痪以后见人就说掏心窝的话。
因为瘫痪在床,豆花白天忙生意,他爹都尽量少喝水,不然夜里怕起夜多。
三十年过去了,豆花他爹以前的朋友,要么死了,要么忙着家里其他的事,来看的人没有几个。
这年中秋节,当年在集市上摆摊卖蒜的老王,拿着两袋子点心来看他。多年不见,豆花他爹看着老王的哭了起来,看到豆花进来,又赶紧止住眼泪。老王:
“以前咱们一起摆摊做生意的老人儿,你还记得几个呀?还能数的过来么?”
豆花他爹虽然脑子好使,但毕竟过去三十多年了,当年一起摆摊做生意的朋友,大多数都不记得了。
从东到西,想了半天,左不过才五个人,再就想不起来了。但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卖牛肉火烧的老钱和卖旱烟的老郑,想起当年的事情,豆花他爹立马有了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