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朱明便起身,他穿过应天城的大街小巷,来到了城外的一处流民营。这里涌进了成千上万因战乱和天灾而无家可归的流民。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满是对生活的绝望。
朱明看着这些流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自己上四年的乞讨生活,刻骨铭心,如果不是老爷子,他自己的生活不会比他们好多少。
刚回府邸,夏元吉就迎了上来,“朱公子,这是八千两银子以及盐山的地契,老爷都办好了,我过段时间要去视察咱家外边的生意,这是许观,我走后接替我的工作”。(洪武二十九年,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因为黄观的父亲是上门女婿,所以黄观出生后一直随他母亲的姓氏,姓许,叫许观。)
“好,多多指教,我叫朱明”。
时间回到昨晚,殿阁内“夏元吉,过几天就和铁铉一起启程去云南吧,你本来的工作,谁可以代替,你给咱推荐一个人”。
“陛下,微臣推荐许观”夏元吉回道
“今科状元三元及第许观,就他了”。朱元璋
早朝之时。
刘三吾出列“启禀陛下,全国各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和洪涝,现在流民聚集于京师,请陛下决断”。
“陛下,可以把赈济的工作交给皇孙朱允炆,朱允炆仁孝一定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黄子澄出列道
朱元璋笑了笑“黄大人,你知道最近国吃紧,意思是自己筹集赈灾款吗?”
“是的,皇孙殿下可以自己筹集赈灾款,以解国朝之困”。黄子澄咬牙道
“好,黄大人不愧是忠君体国的忠良之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朱元璋道
下朝以后,吕氏听闻黄子澄在殿上的发言,邀请黄子澄前往东宫。
“黄大人,你意欲何为?”吕氏气愤的
“吕娘娘,你有所不知,如果皇孙可以完美的完成这件事情,那个位置不就......众望所归呀,难道不是吗?”。黄子澄自信的道。
吕氏眼中一喜,“是我错怪黄大人了,那银子何来?”
黄子澄道“我身后的士族愿意不遗余力,允炆殿下,只是希望到时可以行一些方便”。
吕氏道“好,多谢黄大人”。
朱允炆在旁边兴奋的道“多谢,黄师傅,以后定会委以重任,这是东宫的五千两银子,算本宫的一份心意,多辛苦师傅了”
黄子澄在旁边老神在在的坐着。
黄子澄下值回家,家里面聚集了很多豪商富谷,黄子澄进房以后。商贾齐齐起身“见过黄大人,事情成功了吗?”。
黄子澄呷了一口茶淡淡的道“老夫出马,肯定办妥了,尔等出部分钱财就好,其他的就交给老夫了”。
十几个商贾互相讨论了一会一共捐献了五万两白银,然后就走了,黄子澄看着眼前的银子,咽了咽口水“商贾,果然是一群满是铜臭的人,不像老夫,坚刚不可改我志,管家留下两万两当我的辛苦费”。
“找几个小吏下去帮忙此事情就好啦,明天皇孙会巡查样子做好点就好了,给皇长孙看看,找一些人来扮演演员,一群泥腿子而已。明天你们去买点大米做粥,一大锅稠粥兑成十锅稀粥”黄子澄淡淡的道
许观看着眼前的朱明,回忆起来夏维喆“澜伯兄,你好好和朱兄弟相处,你的未来会一片坦途,我相信你的能力。
“许兄弟,你看看怎么样,留下多少钱可以够我们的日常开支以及生意的运营,剩下来的钱我们都买粮食,我们赈济灾民,你计划一下,什么粮食都行,只要够便宜能裹腹就行”。
“好的,我们就剩五百两就够了,就可以维持生意,粮食我现在就去收购,需要买一些精粮吗?光吃粗粮是不是不太好”
“不需要,你没饿过,你不知道,快饿死的人,不会介意那是粗粮能饱腹就好了,还会在乎是粗粮吗?”。朱明缓缓的道
黄观感觉到“自己是何不食肉糜,是呀,自己没饿过,怎么会知道自己饿的感觉。”
第二天,开仓赈济灾民,朱允炆视察施粥现场,在巡视的路上看到一些灾民,一路对他感恩戴德,跪地谢恩。朱允炆内心一种荣誉感油然而生,看着那些厚厚的米粥,朱允炆还给几人打了几碗粥,看着他们拿着筷子慢慢得吃,朱允炆一种成就感爆棚。
朱允炆心想“原来治国这么简单,皇爷爷每还殚精竭虑”。朱元璋在背后默默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摇了摇头,“蒋瓛,把朱允炆给咱带过来,咱今天就让他看看什么叫灾民”。
朱允炆走后,被蒋瓛带到了朱元璋面前,眼睁睁的看着,那几个“灾民”脱掉了自己的褂子露出了圆润的肚子,洗了一把脸,把那个米粥分成了二十桶米汤。
真正的灾民拿着一粒米都没有的水,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求着他们“官老爷,官老爷,给点米吧,我的孩子都快饿死了,求你了,我给你磕头了,我求你了,”小吏一脚踢翻了碗,“别得寸进尺,皇长孙是大发善心给尔等施粥别不试好歹,下一个”。
朱元璋淡淡得道“允炆,你给咱睁开眼睛好好看着,你知道为什么,治国难吗?因为就是有这样的蝇营狗苟,当年咱但凡有一口吃的也不会造反,建立大明,懂吗?”
朱允炆听着流民咒骂着自己,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