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新华的三板斧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先是由县长高平接受了北海省电视台的采访,向广大观众介绍通海县苹果产业情况。
高平在采访中介绍道,通海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苹果产业的质量安全问题,先后制定了“原产地域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生产标准,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21个,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
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监管体系的健全完善,为苹果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农业投入品监管方面,加强农药经营登记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经营人员持证上岗、基地投入品定点专供等关键环节的监管,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和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等一系列执法行动,有效的净化了农药市场。
高平最后得出结论是:本次媒体记者发现的苹果药袋问题,是个别的、局部的,暂时的,不代表面上的、长久的。
紧接着,通海县委宣传部邀请海西市农业局、通海县政府等负责人,海西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权威专家,召开保障苹果生产质量安全新闻发布会,就媒体报道的部分果农“使用违禁药袋”问题作出回应:
通海县委宣传部长区新华表示,通海县委县政府对苹果产业及其质量控制十分重视。近三年几次对苹果质量进行了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检测,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从监测情况来看,总体上苹果是安全的,质量是有保障的。去年通海县全年出口的苹果,以及昨天全国各地果品批发市场均未发现农药残留超标的通海县苹果。
通海县副县长隋云强介绍,“据掌握的情况来看,确实有极个别的果农套用药物果袋,相关部门都进行了处理。截至目前,已经检查各类企业和经销业务50多家,查处没收药物果袋60多万个,同时对查处的药物果袋进行了集中销毁。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通海县对苹果药袋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仍在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做到一经举报,迅速调查,及时查处,绝不姑息。”隋云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进入市场。同时将加大果品检测力度,确保进入市场的苹果安全可靠。
海西大学教授、著名植保专家兰洪成说,从科学角度来说,现在没有证据证明,药袋上的药物能让苹果产生残留;更何况现在将药袋全部摘除,经过几十天后苹果才上市,那时即便有微量的农药残留也可忽略不计。
“套过袋子的苹果,甚至不用削皮吃,不仅没有农药残留,果皮还有非常丰富的营养。”
紧接着,区新华紧急带队,奔赴京城和沪城,争取到几大主流新闻媒体的支持,这些新闻媒体也为通海县站台,试图消灭这股舆论品牌之火。
“要科学看待食品安全,不要人云亦云夸大其事。”
“到底有没有危害,科学检测说了算。”
“不要跟着小报扇风点火,重大舆情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要善于自我判断,切忌跟着舆论热潮走。”
......
但区新华的三板斧砍出后,非但没有灭火,反而让火势越来越大。被主流媒体批驳的《生活报》发表章《新时代的盲人摸象游戏》反驳道: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面对药袋苹果频频被媒体曝光的严峻事实,当地官方的态度却颇为乐观。隋云强副县长表示,从“摸底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买卖和使用药袋的,只是“个别企业”,“个别果农”。既然是“个别企业”、“个别果农”,为什么媒体还会屡屡发现苹果药袋呢?真不知道这样的“摸底调查”是怎么去查的。果农们都承认他们使用的是药袋了,为什么通海县政府有关部门仍然不承认呢?
另一家权威网站评论道,更悲哀的是,在苹果苹果套药袋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甚至发表了诸如“如果任由药袋现象事件传播开来,那就是另一个"三鹿奶粉"事件,对苹果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打击将会是毁灭性的,全县果农将沦入贫困”的言论。听着就觉得可笑之极。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他们对药袋苹果的查处,简直就是隔靴搔痒。殊不知的是,正是这种以地方利益为重,瞻前顾后的“护犊”心态,最终会砸了通海县苹果的招牌!
为了打压倒反对的声音,区新华再下重药,以宣传部的名义,下通知要求各部门均要上网注册帐号,在网上发表支持通海县苹果的评论。于是通海县机关干部、老师都动员起来,上网维护通海苹果形象。
就连林辰这里也接到了任务,除了每名机关工作人员注册一个贴号上网反驳外,还要再动员两个家人和亲属注册,上网发贴,为通海县站台。
于是通海县的人见了面后,不再问“您吃了吗?”而是改问:“您注册了没有?”
如果没注册,那就会被逼着立刻拿出手机,注册贴并且开始发帖。
额外多了这么一项莫名其妙的工作,许多人被此事烦得开始骂娘,这天林辰带着黄珊珊回到家后,却发现老林正在乐此不疲地发帖子!
看见林辰回来,老林急忙招手道:“快过来帮我看看,我这段话力度怎么样,够不够劲?”
林辰凑过去看了看,道:“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一股子愤青味,人家骂两句,又不是挖您家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