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隐藏着无数未被人知的秘密与奇迹。现代青年李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穿越到平行世界—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前期。以李明为中心,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人类对于和平、繁荣与自由的永恒追求。...
- 用户15609570
“策论。” 李然说出一个现代词汇。
“呃…… 有道理。” 李国强评价道。
苏轼还反对试卷糊名,理由是可能选出道德有问题的人。
李然拿起《孟子》,走到桌前,借着油灯的光翻看。
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孟子章句》,是东汉经学家赵岐做的注解。
李然只读过朱熹的《孟子集注》,大学的时候随便翻了几章就扔抽屉里了。
后来搞自媒体,为了做理学相关的视频,他把《四集注》翻了好多遍。古水平倒是提高了,可惜视频点击率低,还掉粉严重,因为客观评价朱熹会被网友骂。
此时看赵岐的《孟子章句》,李然不禁想起《孟子集注》。
朱熹的批注清晰地浮现在脑海,和赵岐的批注对比起来。
看了几页,李然大概明白了。
赵岐的批注中规中矩,很守规矩。朱熹的批注则有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了 “六经注我”,整篇都用《孟子》来阐述理学。
正准备把放回去,一张纸从里掉出来。
李然捡起来看,纸上抄的是王安石的《王霸论》。末尾还有抄写者的读后感:朝闻道,夕死可矣!
王安石不但是改革家,还是重要的理学家。
《三经新义》是改革派的思想武器,被王安石定为科举唯一指定参考籍。司马光掌权后,也只敢禁王安石的《字说》,还是允许考生用《三经新义》答题。
没办法,这三本太厉害了!
甚至后来朱熹写《四集注》,也是沿着《三经新义》的路子。
李然快速翻完整本,发现里面夹了好多小纸条。除了王安石的章,还有二程、张载、司马光、吕惠卿等人的作品,内容都是对《孟子》经义的阐释。
李然感叹:“这本的主人,是真心爱学习啊。”
古代信息传播慢,籍传播也受地域限制。要收集各家言论,得四处游历求学,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
李国强没心思看,他已经坐到床上了。
被褥面子是麻布的,但不粗糙,还特别柔软,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工艺。
被褥里子也软软的,李国强以为里面有填充,仔细一摸,又感觉有类似秸秆的东西。
研究半天没搞清楚,李国强问:“古代被子里填充什么?”
“芦花、麻绒之类的吧。” 李然还在看。
“除了这些呢?” 李国强问。
李然说:“有钱人家用羊毛、鹅毛、鸭毛,没钱的用稻杆、麦秆、芦苇,能用的都用。”
李国强钻进被子里问:“看半天有什么发现?”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主人做了好多小抄。” 李然说。
李国强说:“睡吧,省点油,对眼睛也好。”
李然把放回箱子,把箱子推回榻下。
然后吹灯睡觉。
这一觉睡得特别安稳,穿越以来一直担惊受怕,没睡过一个好觉。
等李然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