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隐藏着无数未被人知的秘密与奇迹。现代青年李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穿越到平行世界—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前期。以李明为中心,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人类对于和平、繁荣与自由的永恒追求。...
- 用户15609570
李国强抱怨:“你讲《西游记》就好好讲,别乱扯。说我在大漠寻宝就算了,还说我去过鲛人国,在仙山遇见仙人。”
李然正经地说:“这是抬高您身份。一来能减少绯闻影响,二来为您推广农业技术助力。您那些技术,包括土豆和南瓜,都可以说是仙人传授的。村民迷信,讲别的没用,他们更信仙人。”
李国强想了想,点头:“也对,这样做事方便。”
李然突然问:“林娘子泡的茶,您喝了吗?”
“喝了,苦能接受,涩味太重。” 李国强评价。
李然问:“你们农学院有茶叶专业吗?”
“有茶学系。” 李国强说。
李然追问:“您对宋茶了解多少?”
“不太了解,和同事聊过,” 李国强回忆,“蒸茶在明代被淘汰,新中国为了出口创汇,又启用蒸茶法,主要出口日本、苏联等国。但国内市场小,蒸茶一直不火。”
李然说:“我不好意思问林娘子,是不是所有宋茶都这味。不过古里说,宋茶似乎不加料也清香。”
李国强恰好知道:“这是技术问题。现代蒸茶技术改进了,用科学方法,涩味减少很多,宋茶没这水平。我们院茶学系参与过技术革新,那时我还是副教授。听同事说,宋茶分档次。低档的就是散茶,平民喝的。高档茶工序复杂,价格高,能去除涩味。”
李然思考着说:“也就是说,炒茶代替蒸茶,是让茶叶走向大众的过程。让没涩味的茶价格降下来,制作更简单,不再是富人专享。”
“炒茶还能减少采茶的人力。” 李国强补充。
李然问:“采茶环节也有不同?”
李国强说:“制茶工艺不同嘛。宋代采茶,早上九点前就得结束,要的是带露水的茶芽。后来采茶,九点才开始,因为带露水的茶叶炒制时会受损。所以宋茶采茶时间短,需要更多采茶工。”
李然一拍手:“我明白了,为啥宋诗里写采茶场景,常常是成百上千人一起。这河东山区,因为底层茶农逃走,采茶人手不足,有些茶场主只能缩小规模,甚至因交不起重税,茶山都荒废了。”
李国强对宋茶也就知道这些,毕竟不是专业的。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差别,比如蒸茶采摘用指甲掐,炒茶用手指掰。
宋代顶尖茶叶,得在太阳出来前采摘。
太阳出来后到九点,时间越晚,茶叶品质越低。八九点采的茶,只能做廉价散茶,进不了富人的茶杯。
所以,采茶要分批次。
趁太阳没出,先采极品茶芽。第二批采稍差些的,能做中高端茶叶。第三批采最差的,制成散茶卖给百姓。
李然有了个想法,在这黄河流域,荒废的茶山应该不少。
等自己稳定了,有了钱和人脉,就去占那些无主茶山。然后研究炒茶工艺,不说取代高档茶,至少能占领散茶市场。
“爸,您懂炒茶吗?” 李然问。
李国强摇头:“不懂。”
李然说:“我只看过炒茶视频,是网红发的,大概流程还记得,可具体诀窍不清楚。用料、火候、时间,都不知道,得慢慢摸索。”
“先种地吧,” 李国强说,“就算有了茶山,也没那么多茶工,山区人太少。”
李然说:“陕西战乱后会有人,很多百姓会逃到河东地区。但太久了,还有十多年,不如我们革新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人口就会增加。”
既然决定把河东作为根据地,茶叶必须重视。
这是战略物资,能赚钱,还能和少数民族换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