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咏仁故作不经意的样子问道:“你还记得那个大哥哥的样子吗?”
林雨露用探寻的目光直视贾咏仁的眼睛,心里想着:是你吗?
贾咏仁低下头,默默地吃着饭。他想把这个秘密一直保留在心底。20年前,他在河边遇见的那个穿着粉红色碎花连衣裙的小女孩俨然是个城市里的孩子。当时他想将来自己能娶一个城市里的媳妇多好啊!
令他惊喜的是,20年后,他心中一直没有忘记的小女孩出落成了一位既漂亮又有化的姑娘来到了他的身边,而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
林雨露看着默默吃饭的贾咏仁,心中想着:他要是送我鱼的大哥哥,他为什么不说呢?
吃过午饭,贾咏仁让林雨露去他办公室里间屋休息,自己则躺在外间的沙发上休息。林雨露昨天晚上写稿子很晚才睡,吃过饭犯了春睏,一觉睡到了下午两点钟。她洗过脸,梳好头,来到外间办公室。
贾咏仁把沏好的龙井茶递给她。林雨露端着茶杯,坐在旁边的沙发椅上。
贾咏仁说:“我刚才跟贾岚校长通过电话,一会儿,咱们骑自行车过去。”
“嗯。”
林雨露喝完茶水,站起身背上背包,和贾咏仁一起走出办公室。
林雨露骑着自行车紧跟在贾咏仁的后面,驶出永鑫化纤厂二分厂的大门。厂门口平整的柏油路一直通往娘娘庄的村街口,他们骑着自行车沿着柏油路由西向东穿过整座村庄,去往永鑫小学。
车子驶进西街口,林雨露的脑海里浮现出儿时的记忆,那时候村口有一座巨大的石碾,男人们将身子靠在木扶手上,双手扶着把手,用力推着石磨,女人则在后面,不停地往石碾里添着玉米、豆子。
妇女们、老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纳着鞋底、抽着烟袋锅子、拉着家常。如今的村口放石碾的地方伫立着一座石碑,石碑上镌刻着红漆大字:娘娘庄。
林雨露一边不紧不慢地骑着自行车,一边浏览着乡村的街景。高高的院墙和一扇扇蓝色的、黑色的院门伫立在街道的两侧,五颜六色的喇叭花爬满了院墙,种在墙根底下的串红、胭脂花和鸡爪花一簇簇、一丛丛地挤在一起。
林雨露想起小时候,凤娟姐带着她把采摘来的胭脂花加入几颗大粒盐用蒜捶捣碎,涂在指甲上,待花泥干掉时,剥掉花泥,十个手指甲就是粉红色的了!
春风中沁着乡村里独有的青草味道,温暖的阳光照得头顶、肩膀和后背痒痒的。林雨露怡然自得地享受着春日的暖阳,呼吸着只有乡村里才有的新鲜空气,观赏着从眼前掠过的街景,向站在院门口、墙根下的村民们投去亲切的微笑。
贾咏仁手扶着车把,站在街道中心跟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说话。林雨露紧蹬着车子,快速赶了上来,下了车,从背包里掏出摄像机,将镜头对准贾咏仁和白发老者。
老者问道:“咏仁,你妹妹家的大闺女燕子上班的事儿?”
贾咏仁说:“叔,你让燕子直接去厂里人事部就行。我已经跟人事部经理打过招呼了。” “好,我告诉她。”老者微笑的脸颊上堆满了皱纹。
贾咏仁扭头朝林雨露笑了笑,骑上自行车,不一会儿,又被人截住。林雨露看着满面笑容的贾咏仁和蔼地与村民们交谈,毫不迟疑地答应着别人求他办的事情,她无奈地摇摇头,心中产生了一种对贾咏仁的疼惜,对他的敬佩之情也越发浓烈。
十几分钟的路程走了三十多分钟。林雨露和贾咏仁在学校大门口下了车。两扇雕花的黑漆大铁门紧闭着,门卫看见贾咏仁连忙从值班时走出来,帮忙打开旁边的角门。
贾咏仁和林雨露跟门卫打过招呼,推着自行车,一前一后走进校园。
贾岚热情的接待了林雨露的来访,面对着摄像镜头侃侃而谈:“我们永鑫小学是199年由贾咏仁先生出资建立的。以前,娘娘庄周边这几个村庄的孩子们上学都要到镇上的学校,离家远不说,镇上的学校师资力量也有限。
我当时是浭阳镇一小的一名语老师,我娘家是娘娘庄的,贾总就邀请我回来当校长,还兼任语老师,当时还招聘了数学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管理校务的老师各一名,这样就把学校办起来了。”
林雨露问:“刚开始的时候,生源多吗?”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是私立学校,学生不多。学生上学都是免费的,我们几个老师的工资和学校里的一切开支全部由贾总承担。
之后,贾总找县教育局、市教育局跑手续,整整跑了两年,学校才由私立转为公立学校。现在,我们学校有各学科教师18名,一至六年级的学生12个班共有20名学生。”
采访完,在贾岚陪同下,林雨露又来到一年级一班的教室拍摄。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
林雨露侧耳倾听,欣喜地问:
“孩子们在念诵《弟子规》吗?”
贾岚答道:“是啊!每天放学之前,学生们都要背诵《弟子规》。”
林雨露又问:“这是您规定的?”
贾岚看了一眼贾咏仁说:“是贾总规定的。”
林雨露将摄像机镜头对准贾咏仁:“请问贾咏仁先生,您为什么要建小学校?”
贾咏仁面对着镜头说:“我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才辍学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应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教育不仅是传授化,更重要的是教导孩子怎样做一个好人!孩子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国家要繁荣强盛需从娃娃抓起!”
采访结束,辞别贾岚校长,林雨露和贾咏仁骑车返回化纤厂。贾咏仁开车送林雨露回市区。
奥迪车驶出化纤厂的大门,沿着还乡河岸边的柏油路不紧不慢地向前行驶着。道路两旁的白杨树向后匆匆掠过,炊烟袅袅的村庄渐渐隐没在黄昏的雾霭中。
林雨露撑起胳膊肘支着下巴,望着车窗外,迎着清凉的晚风呼吸着田野中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