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举旗,高呼:“后排上前替换首列,全排举枪瞄准……”
“预备,放!”
砰砰砰——
又是一阵枪响,第二排的士兵完成射击,立即就像刚才第一排那般散开朝后方奔去。来到军阵末尾他们没有歇着,而是迅速从腰包里摸出一节小拇指大小的硬纸筒,旋即狠狠用牙咬开纸筒顶部,将内里定量的火药尽数倒入枪管之中。
而后再从另一个腰包里摸出弹丸放入枪口,士兵们就完成了装填。
此刻,随着排枪不断响起、队伍站位不断挪移,又再次轮到他们身前的原第一排步兵上前射击,第二排的步兵们屏息凝神,待到枪响后便自觉举枪上前。
经过成百上千遍操演,步枪手们对于排枪战术已经烂熟于心。
举旗军官其实只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摆设象征,纵是没他指挥,枪阵也能有条不紊的运行下去。无它,反复反复的操练已经让战术动作成为士兵骨子深处的肌肉反应。听见枪响他们就会上前,来到第一排他们就会举枪,射
击完他们就会狂奔到末尾装填,这已经成为下意识的举动。
“主家,按照您传授的排枪战术,燧发枪团经过长期训练,如今已形成战力。只要天气允许且地势合适,步枪手们就能源源不断的射击,直至射空枪弹。”
“因为步枪兵的特殊性质,他们必须是轻装不能负重过多,如此才能保证行动轻便快捷,所以枪手们并没有配备刀剑,这也导致若发生意外,燧发枪团根本没有应对近战的能力。好在上月军机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研发出一种名唤刺刀的武器,刺刀小而锋利,类似匕首短剑却要更加坚韧易于穿刺。”
“在新一批燧发枪的枪口处会加设一个卡槽,刺刀能稳固安装在卡槽上,从而让燧发枪变成一杆传统短枪,虽然无法与制式长枪相比,但足以应对突发情况,毕竟燧发枪团的宗旨从不是近身肉搏。”
“善。”
演武场的将台上,王耀认真检阅着步枪兵们操演,在他身旁聚拢了一大票浅绿色军装的军官们,正在为他讲述军情。
因为枪械的特殊性,燧发枪团就是在大本营并州都是不为人知的绝密部队。他们的存在只有极少数人知晓,而这极少数人也是王耀的死忠拥趸。
燧发枪团只有四千多士兵,分为四个营,每个营一千人。眼下场中正在操演集训的就是三个排枪营,他们的训练方式也正是西欧火枪时代的线式战术。
这种战术就是把持枪士兵平均分为两三条线,每条线相距50到200步,每条线又分为3至6列,前列射击后列换弹,一轮射空又转为后列变前列射击,前列至后列换弹,可以源源不断保持着强劲火力。
因为没有工业基础,每把燧发枪都是由匠人亲手打造,想大量扩充火枪部队并不现实,故此王耀虽对火枪团寄予厚望,却也只能当作隐秘的杀手锏来使用,主力军队还得是冷兵器军团。毕竟就是环境潮湿下点雨,燧石都可能打不上火,这年代的初代枪械还是太不可靠了。
不过即便火枪有各种弊端,但对于东汉大多数军队来说,也毫无疑问是降维打击。三个排
枪营输出持续火力,一个散兵营进行精准狙杀,只要布置的好,以四千火枪手抗击万余精兵不在话下。
“王枭,现有火枪可否穿透甲胄?就是说对披甲之士起到杀伤。”
“绝对可以。”
听闻问话,最贴近王耀的魁梧军官当即颔首,不假思索道:“最初的火绳枪或许在远距离打不穿铠甲,但现在的燧发枪绝对能。”
“任何火枪都可以无视一般郡兵县兵配备的布甲,就是寻常能抵御切、划的铁甲,也能轻易击穿。甚至火枪对披甲军士的伤害比对无甲士兵还要高,军机处做过测试,甲胄非但不能抵挡火枪弹丸,还会让披戴者多受到像重物锤击的伤害。”
“不过如果是羽林卫军的那种优质厚铁甲,排枪手的远射无法射穿,有时候弹丸还会莫名其妙的弹开。”
“当然,近距离射击什么甲都抵挡不住,而就是最优秀的铁板甲,在远距离也无法抵挡散兵营的锥头弹。”
王枭是个健硕的汉子,早在王耀最初组建火枪营从本家征募军官时,他便第一个听命加入。
作为排枪一营的校尉,他可谓是亲眼看着燧发枪团从无到有,又从混乱逐渐转为成熟。这种经历让他对火枪团有种别样的情愫,回营地就像回家一般。
“不过火枪威力虽大,却拿阔盾没什么办法。便是寻常的挡箭牌再贴上两层蒙皮,缠上几圈树枝,也能悉数挡下。”
“但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听说军机营已经在研制一种名为‘炮’的新式武器,任何盾牌都无法抵挡。再者火枪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敌人对他陌生,我们知道如何抵挡,可对方不知道。”
“燧发枪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远超弓箭,就是精度很差难以命中,但在习得主家您提供的排枪战术后,哈哈!这也不再是问题了。”
听闻此话,一众军官连连附和。
在他们看来主家真乃神人也,先是一手创造出了火枪这神器来,居然还能钻研出如此贴合的战术来。
可以说在线列战术下,燧发枪持续火力不足与精度差的问题得到全面改善,也从不成熟的兵器提格为了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