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说的越急,乾隆反而越是漫不经心,端起一盏茶,慢慢品了几口,才悠悠应道:
“刘墉啊,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万岁,河南尸骨遍地,如何能不……”
“事情已经被赵清廉解决了,你不用担心。”
“解决了?国空虚,哪里来的银子去买粮食解决?”
“主观上是解决了,客观上还没有。”
“朝廷已经派过去三万担的救济粮,百姓也都把矛头对准白莲教,白莲教人数骤减,这怎么能不算主观上解决了问题呢?
至于客观上……百姓还在挨饿,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让老百姓再挺一挺,苦难总会过去的不是。”
“万岁,不是三千担粮食吗……而且整个事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让老百姓不再挨饿吗,如今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如何能够算解决。”
“没有解决?”,乾隆眉头一皱,“是朕不想给他们都吃饱吗?百万灾民,多少粮食你知道吗!如果你刘墉能够拿出来这么多粮食,那你就去解决去吧!”
刘墉闭口不敢再言语,。
“如果让你带着三千担粮食,你能够办成赵爱卿那样的,既搪塞了百姓对朝廷不赈灾的悠悠众口,又阻挡了白莲教的发展,非武力给予白莲教打击吗?!
不用回答,朕知道,你不能!
和珅去,也不能!
纪昀去,更是不能!
就连朕过去,也是不能!”
“区区三千担粮食,既给朝廷保住了颜面,又重创了白莲教,这样的人难道还不是人才吗?
朕不喜欢你心里对赵爱卿的偏见。”
“河南的事已经解决了,如果你还要跟朕奏明这件事的话大可不必!”
“只需要赵爱卿再干出几件肮脏事嫁祸给白莲教,白莲教河南这场灾情中就休想壮大,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刘墉无奈叹息离开。
赵清廉的脑瓜子太活了,思维更是超脱,可瞧瞧他办的那些事,有哪个不是在剑走偏锋,投机取巧。真正的问题从来都没有解决过。
扬州城换杨柳城,虽然说拿到了巨额的借款,可当地豪绅士族对赵清廉对当今朝廷的怨气还在。
如今河南灾情,虽然看似解决了民间对朝廷的舆论,解决了白莲教趁机壮大问题,但,百姓还在挨饿中,保不齐推举出来个其它的什么教,聚众凝势,意图谋反。
问题不真正解决,就像人身上的顽疾,只会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慢慢恶化,直到奄奄一息倒下,真怕有一天大清也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