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带来了一些粮食和银钱,有钱就好办。修修补补地收拾房子也不是大工程,人手齐备很快就开工了。
刘家兄弟都忙碌起来,整修房子和招募壮丁。
由于包家寨作为避难所确定下来了,也就雇用更多的船只开始向这边运送家资。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个月后,住所简易修补工程虽说还没有收尾,但是大部分完工了。避难不同于普通搬家,万事只求快速,不能四平八稳的。既然包家寨可以安置家眷了,搬家就提上了日程。
今年刚开春,长江流域的形势便急剧恶化了,此时最大的两个军阀团伙已经拉开大战的序幕,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战争越打越大。好在江浙一带是另一个大军阀张士诚的地盘,张士诚这个人比较保守
,没有进取心安于现状。朱元璋等军阀也腾不出手来对付他,因而浙江还有暂时的安宁。但是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其他的战端呢?
搬家避难刻不容缓,早一日行动就早一日安全。非常时期也就不需要择黄道吉日了,越早越好。
至正20年月初,新居那边还没有完全竣工,刘家举家迁移到包家寨避难。
刘家是个大家庭,虽然人口精简了,主人和随行的仆人也有三十多口,这还不是全部,其他还有已经先期到达的,也有留在老宅继续收拾物资的。
这么多人突然出现在小山村,就引起了村民的轰动,不少老幼村民出来围观,可是他们都是离码头远远地看热闹不敢近前。一方面因为刘家的家丁和村里的护庄队在清理道路,驱赶闲杂人等。另一方面包家寨中多半都是刘家的家奴农户,作为奴仆都知道刘家的规矩,对家主存在畏惧心理。
庄头刘德财事先已经准备了几顶简易的轿子,众人簇拥着轿子向龙泽寺走去。
按说路途不远,无论男人女眷步行上山都是没问题的,即便是刘家的老太太阎氏老夫人今年也才四十多岁,对于现代人来说四十多岁是正当年,体力绝不会有问题。但是此时的社会对于女人限制颇多,特别是大户人家的妇人都要尽量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面。这些轿子就是这个作用。
刘家一众人向村子东侧不远处的龙泽寺行进,刘璎跟随在他母亲陈氏的轿子旁步行。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总是东张西望地看风景。
村子不大,队伍很快就出了村子,然后沿着小路登着石板台阶上山。在临近寺庙山门的时候向旁边拐上另一条小路,这是新开辟的路,同样是土路,上坡处有台阶。小路沿着寺庙的外墙向西,拐过院墙竟然见到短短的一段木板栈道,栈道尽头是一个小门,这是刘家新开的门,是刘家专用的。刘璎看到有悬挂的绳索,走
到近前注意看,才看出有个小吊桥,如果把吊桥拉起来栈道就断了。机构很简单,小吊桥就是几块木板,重量也不大,一个人拉绳子就可以拉起放下,是很实用的防卫办法。
进入便门便是南侧的小院子,就是寺庙当做房的那个院子。进去就看到到处堆积着木材石头砖瓦等杂物,显然工程尚未结束。可是没看到干活的工匠,这是由于家眷入住,工匠们暂时回避了。
刘家占用的两个院子之间有门相通,第二个院子一看就比较大,这里就是刘家家眷的临时居所了。这个院子已经修整完毕,也打扫的干干净净,院里的房屋都很简单,可是收拾的很整洁。迎着院门处是个花厅,这是才增加的建筑,从墙壁处可以看到柱子和木板,明显不是砖石砌筑的,属于简易建筑。花厅是两通间,显得很宽敞。
院子地面是鹅卵石铺地,平整整洁,院中间保留了一块空地。另一侧也是新建的简易的木板房,是厨房、水房、厕所。
居室环境与老宅子是没法比的,就不能太讲究了,老太太和有妻室的老大、老二住三间的,老三刘诠只给二间,其余的人都是杂居。室内的家具也是最简陋的箱子柜子,气派阔绰的家具一概没有。
面对这样的新居,女眷们脸上都是悻悻的,很失落,却也是知道这是避难,世道艰难,能埋怨谁去?因此没有敢明显表露出来的。
老大刘谨唯恐老太太不高兴,说道:“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宅子了,让母亲受委屈了,都是儿子们无能。”
阎氏老太太说:“世道如此,怎么能怨你们呢?我乏了,要歇一歇,你们也自便吧!”
刘谨兄弟和过来侍奉问安的媳妇们都被打发走了,老太太一个人歪在了床上,感到很失落。
江南没有火炕,都是木板床,这里的床更是简陋,绝不会是雕花紫檀木的那种,一切都便宜将就了。
未完待续。
——第1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