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国运我为国家守国门

第十三章落实收税政策!篮球生意!

在苏凌风的观察下,看中了一个人。

叫韩思鲁,是一个跟随妻子来到边境的中原人,曾经在中原读过不少,有一些经验。

韩思鲁当年因为在中原的生活不如意,正好在游历边境的时候,遇到了他现在的妻子,于是选择在这里定居。

他知晓中原的商品运作流程,又了解边境的运作方式,所以相对处理起事物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韩思鲁作为一个中原人,当初是为了妻子,才迁移到边境。

但是没想到,这一片的人民,居然是靠种植罂粟花为生。

他之前也很想改变现状,但是没想到,边境因为荒凉,种植不了农作物,只有罂粟花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

加之这一片的大商贾施压,百姓们只能种植罂粟花。

这朝廷新颁布的命令,可算是给了他们一个另外的机会,这条种植贩卖罂粟花的黑色产业链终于要被消灭了。

并且,朝廷开放了商品的贩卖,给了百姓们另一个生存的手段。

但是这道法令先传到了县长手里,再传到了韩思鲁手里,却独独没有告知那些大商户们。

毕竟要是被他们知道了,肯定是要闹的。

这么赚钱的一个产业,说被砍就被砍,可能

还要武力镇压。

不过,这次传的法令说是皇上亲自传达的,请地方务必落实,县长心里也有了个底,加上传来的信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去寻求苏大将军的帮助,自己也不是势单力薄。

所以县长立刻去通知了被任命的站长,两人一商议,决定第二天就要把这个商品中转站建立起来,并且告知地方的大商户们。

同时,还快马加鞭的通知苏大将军为他们保驾护航。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召开了公示大会,不少大商户也到场了。

这些大商户们一听到朝廷要砍掉这个产业链,还要成立什么成立商品中转站,居然还要收税,都急了眼,一群大腹便便的老爷们也都不是吃软饭的,他们嚷嚷着反对。

苏凌风的军队也不甘示弱,抄起家伙在一边威慑他们。

大商贾们不是吃素的,本来就有不少闲钱,养了很多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就一会的时间,这些人就就和苏凌风的军队打了起来。

“朝廷的命令你们也敢违抗,知不知道这是杀头的罪责。”

苏凌风的军队都是朝廷最精的兵,就算这些流氓地痞再厉害,怎么说都是打不过他们的。

很快,这些地头蛇就败下阵来。

县长和韩思鲁很顺利的就把这些地方的家族,震慑住了。

而这些大商贾们,也被苏凌风的人逮捕,准备按照法律处理。

一些没有参与斗争的商贾,清楚在这里的生意要做不下去了。

立刻就开始抛售在当地的宅子,韩思鲁就借用了朝廷的拨款,把这些宅子低价收购下来,当作仓。

整个边疆都被打理的井井有条,这里的百姓,在韩思鲁和县长的带领下,开始从事商业活动。

他们从蛮人那里大量进口一些中原没有的东西,因为有了朝廷的赞助,这些东西都卖的很好。

百姓们赚到了钱,也开始在这一片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安身之所,生活也富足起来。

而最好的消息,就是这一片的商品税收了不少,国充裕起来。

县里也有了不少钱,县长在这里建造了几条公路,还制造了灌溉的农具,完善了县里不少基础设施,准备再开设一些学堂。

一时之间,从满是流民经济萧条的县,变成了人人称赞,人人生活富足的县。

县长的声誉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边境的喜报已经送到了陆晋颜的屋子里。

户部尚一听说消息就急匆匆地赶到了,正在满心欢喜地清点

收到的税。

就这短短一个月,大商户们被罚的款,加上正经手段收到的税,居然有整整一千万两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木子的北宋生活
木子的北宋生活
笔者用尽量轻松诙谐的文笔,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古代的故事,尽量逻辑合理一些,努力不落俗套,大家可以看看试试
凡秀
回到古代当皇子
回到古代当皇子
一朝穿成废物皇子,李准绣口一吐便是半个诗歌盛世,抬手就千古文章,转眸翻云覆雨! 史学家:天下文人加起来不足他半分才气! 皇帝:他竟是皇朝的未来! 将军:他若肯为将,这天下便是我朝江山! 商人:任何行业,他都是霸主!
狗大户
最强兵王闯三国
最强兵王闯三国
张绣重生,誓要报仇雪恨。 这一世,我要诛曹灭刘,我要佳丽三千,我要做那九五至尊。
东一方
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
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
手持燧发枪的大明线列步兵征战四方,打得蒙元、倭国、交趾、西欧各国抱头鼠窜。 燃煤驱动蒸汽战舰纵横七大洋,用坚船利炮轰开了落后的欧洲各国国门。 汽笛呼啸之间,蒸汽火车将一箱箱高品位铁矿从河内运往中原。 大明可以自豪地宣称:倭国为我们生产白银,交趾为我们生产煤铁,南洋为我们生产黄金,斡罗斯是我们的林场,草原上的部落给我们养羊,法兰西是我们的葡萄酒产地,印度是我们的优质棉产区。 这一切都要从朱樉受封秦王
729仓库管理员
锦衣长歌
锦衣长歌
大丈夫当带三尺剑,横行天下,护佑山河。洪武帝却送了常歌一柄匕首。 甲子纪年戊申,旭日东升,大明初立。无数躲在暗处的魑魅魍魉蠢蠢欲动。常歌身披锦衣,化身一柄锋利的匕首,杀恶鬼,护山河。 史书一页页翻过,记述下朱元璋、马秀英、徐达、常遇春、刘伯温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常歌却在史书中不见踪迹——匕首向来只能藏于袖中。 而史书中那些有名的,无名的人或浴血奋战,或殚精竭虑,他们的一生所愿不过四个字——天下太平。
刘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