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杨六的提议,刘家兄弟带着搜索队直奔福建北部属于宁德府的赤溪村而去。
整个队伍乘坐了五条船。
浙江和福建两省之间的山脉是武夷山。陆地上的高山是河流的分水岭,分水岭的意思就是水向两边流,因此就没有跨越山脉的河流。这就是说他们的船不能越过武夷山,而是需要从浙江出海,沿海南下,到福建境内再次进入内河航道。好在两省都是沿海地区,绕路不远。他们的船只不大,不能出远海,只能沿着海岸线航行。
……
赤溪是个村镇,是比村庄大,没有城郭的那种集镇。位置是福建的最北端了。那里是地势比较高的山区,到了深山里,河流大都难于行船了,其原因在于河水落差大,河道里存不住水。尽管南方沿海降雨量大,河水充沛,但是也不能行船,只有最小的船,像舢板那样的船才勉强通行。
因此搜索队的五艘船都不能直接到达赤溪。
船队从宁德沿海寻了一个向导引路,他们进入一条河流叫做霍童溪。沿河而上,过了一个叫九都的集镇就停下来了。据向导说,距离赤溪还有十多里地,他们的船上不去了。
刘家兄弟带着三十多人,下船步行前往赤溪。三十多人目标也很大,很显眼,他们分散开来行进,三个五个一伙,扮做商贩。十几里的路,一个时辰就走到了。
这一天是至正21年3月25日。
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没有直接进入赤溪,而是在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租下一个宽敞的农家院子住下来,院子里只有三间房,房屋不够就支起窝棚,就是几个
木杆搭起人字架子,覆盖以篷布树枝遮挡风雨的那种。军队宿营多采用这样的办法,搜索队的成员有一多半是军人,做这个很熟练的。
他们到达的时间是下午,到达后稍事休息刘谨就派出人手到赤溪去探查一番,先要摸清篾匠作坊的情况。有专业的探子在,这都是按规矩办,不能鲁莽行事。
去探查的有三人,杨六带一个兵丁,同时还带着小林,就是豁牙小林,因为他熟悉作坊的情况啊。
刘谨也是想去的,被刘诚拦下。
想想也是,做侦探还是一套专业,刘谨不懂武事,去了反而添乱。
可是小林的特征太明显,他在赤溪待了好几年,熟人多,怕被认出来暴露目标,于是杨六给小林化了妆,让他穿上女人的衣服,带上头巾,蒙着脸。这是穆斯林女性的打扮。小林还是半大孩子,个子不高,也不魁梧,扮做女人,从外形没有漏洞。他只露出两只眼睛,这就可以避免被熟人认出来了。
此时在中国,穆斯林最多的地方就是东南沿海,以福建泉州最多。这是因为从印度洋方向最早来到中国的是中东的阿拉伯人,他们都是穆斯林教徒,所以此地的穆斯林很多,也有很多清真寺,所以小林这样装扮就显得很自然。
他们临时驻扎的小村子就在赤溪旁边,不到三里地,杨六等三人很快就到了赤溪。这里是算是一个集镇,比村庄大的多,有前后两条主要的街道。
山里的村镇都是沿着地形铺开的,一般都是山沟里的一长条。山沟里必定有小河道,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所以村里的建筑都在河道的
两侧。
时间是下午,小镇上很热闹,人来人往的,这里的外来客商也很多,多出来三个陌生面孔还不算扎眼。
小林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连小巷子也很熟,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那个篾匠作坊,这是他们探查的目标。
作坊内部的格局都是很清楚的,小林在那生活好几年呢。现在需要的是实地查看,用探子的眼光查看各处建筑和地形,以此制定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因此他们在作坊周围查看得很仔细。
这家作坊有两个大院子组成,前面是作坊和店铺,后面是老板家人的住宅。有一面与邻居相连。杨六关心的是抓人的行动路线和人手分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确定老板是不是在家,因为目标就是他,如果他不在,扑空了,达不到目的还会打草惊蛇。
作坊的临街一面有铺面,是出售产品的。外人只能进入这处铺面,里边的情况看不到,有小林在可以给杨六说清楚。
街面的地形看的差不多了,杨六等三人就进入了铺子,装作客商看他们的产品,挑挑拣拣,一一品评,还询问价钱,像是卖货的样子。最终他们选定几样货,每样都要十几个,几十个,与伙计讲价钱。
伙计以为是有大客户上门了,客人压价厉害,伙计做不了主,就去找老板了。不一会老板就出来了,那边小林向杨六微微点头示意,杨六明白:这个就是老板,他的目的达到了。然后是装模作样的继续讲价钱,买了一批货,付了银子,三个人用扁担挑着走了。
老板伙计笑眯眯地相送,说欢迎再来!杨六客气点头,心里
说:别急,今天晚上就来!
查看清楚了,他们准备晚上行动。杨六说了这么一句:“干杀人放火的勾当当然不能大白天的,都是夜黑人静之时。”
“杀人放火?”刘谨不由得吃惊。可杨六和范七就是这么说的:把作坊老板绑出来,为了灭迹,其余的人,只要见到了都杀掉,房屋放火,烧干净。
刘谨可不是山贼土匪,哪能干伤天害理的事情呢?尽管与他儿子有关也不能下这么狠的手啊?何况镇子里,一家挨着一家,大火一烧就是火烧连营啊!一个镇子就毁了!
那些探子和兵丁是刘基派来的,都是朱元璋队伍里的人,他们的做法就反应了此时军阀队伍的情况。这些所谓的各路造反军队可是没什么规矩,他们杀人的时候可是不区分好人还是坏人,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谁挡我的路我就杀谁!完全没有道德顾虑的。
更有甚者,有的军阀队伍竟然携裹民众,不分妇孺老幼的都驱赶上战场,充当所谓的敢死队,用来消耗敌人的箭矢、滚木礌石。在现代人们的观念来看,这都是反人类的,可是那时候没人讲究这个。
刘谨当然没有现代人的观念,只是他没上过战场,没经过残酷的厮杀,脑子里还是儒家道德,当然就不能接受这么残忍的做法。在他的思想里还有“人在做天在看”,他还是怕报应的。
因此他不会随意杀人,更是不准放火。
南方的民居使用木料甚多,有的墙壁都是木板建造的,一旦失火就会蔓延开来,不知道要烧掉多少民房?死多少人?
刘谨说道:“我们不过是从作坊老
板那问一些话,这点事不至于杀人放火吧?在情不得已之时伤了人尚可,但是绝对不能放火!”
杨六他们要杀人放火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消踪灭迹。可是有必要吗?他们不过是习惯而已。既然刘家大爷说了,那就收敛一些好了。于是杨六和范七齐声回答:“是!我们尊令!”
宜早不宜迟,刘谨决定今晚就动手。留下两个看家的,其余的人全体参加,刘谨也打算亲自出马。
刘诚跟着搜索队的时间长,适应性好一些。因此他拦下他大哥,不让刘谨参加。晚上的行动由他来指挥。
刘谨对于不让他参加倒是能理解,他不熟悉军务,去了不起作用不说,恐怕还碍手碍脚的。
小雨和小林两个全部参加今晚的行动,要他们去主要是辨认老板,不要抓错了人。此外他们也知道篾匠作坊内部的情况。
可是刘谨不放心,给兵丁们训话说道:“此地人生地不熟的,仅仅是杨六带人看了一下,其他人都不熟悉,因此行动中变数很多,危机时需要当机立断。因此各位都要听从二爷的吩咐,不可任意行事。我特别要提醒的是行动中尽量的不要杀人,出了人命毕竟是大事。这倒不是怕什么,而是减少麻烦。你们也知道,我刘家没有那么大的势力,如果招惹了哪一方强人,让人家记了仇,如果找上门来我刘家是应付不起的。”
他们做好准备,等到后半夜,赤溪镇上已经安静下来了,三十多人,分成几批,静悄悄地离开驻地,奔镇上的篾匠作坊而去。
此去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1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