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域均有其鲜明的区域特色。比如乐安县是著名的农业产区,康庆县则以矿产资源闻名,顺康县则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而乐城市和康州市则是郡域内的经济重镇,担负着商贸物流、工业制造等多元化的经济功能。
33 人口概况
乐康郡总人口约为80万。其中汉族人口占比达到82。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合计占总人口的18。人口密度约为355人平方公里,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年龄结构总体上较为年轻,15-6岁人口占总人口的0左右。教育水平总体较高,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约占25。城镇人口占比达到58,基本实现了城乡人口基本均衡。
3 民族成分
乐康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占主体地位的汉族外,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也有较为集中的分布。
满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东部山区,保持着较为传统的生活方式。蒙古族同胞则多分布在西部草原地带,以牧业为主。朝鲜族同胞多居住在靠近鸭绿江沿岸的地区,种植水稻是主要生产活动。
各民族同胞之间长期以来和睦相处,并在生产生活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民族的节庆活动、饮食化、服饰等在郡域内交相辉映,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化景观。
35 主要产业
作为一个农业富县,乐康郡的agrital产业一直是支柱产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该地区也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区,煤炭、铁矿、钨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使得工业制造业在当地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现代物流等行业正在崛起,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旅游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36 风土人情
乐康郡地处东北地区,自古就有东北金牌的美誉。这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讲求实在。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处处可见群众性的民间化活动,如秧歌舞、龙舟竞渡、庙会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当地饮食化独具特色,以东北大碗菜、东北烀饼、东北酱香肉等为代表,口味浓郁醇厚,营养丰富。另外,纺织工艺、木雕、陶瓷等手工艺品在当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总之,乐康郡是一个风景优美、人荟萃的好地方。这里山川秀丽、民风淳朴,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景观,都值得我们细细探索与领略。
乐康郡历史沿革
1 建郡时间
乐康郡始建于公元前220年,当时为秦朝所属郡县。郡名取自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人环境,寓意乐于安康。建郡之初,治所设在今县城西南约20公里的乐康县。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迁,乐康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积累了丰富的化遗产。
2 治所变迁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乐康郡归属汉朝版图。汉朝时期,乐康郡治所曾数次迁徙。东汉建武元年(25年),郡治迁至今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阳城。三国时期孙权版图内,郡治仍设于阳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郡治再次迁回乐康县城。此后北宋、辽、金、元、明、清等历代王朝统治时期,乐康郡一直保持县治设在乐康县城的格局。直至民国时期,乐康郡的地域范围和治所设置才发生较大变化。
3 重要事件
乐康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东汉末年,五斗米道起义军曾在乐康一带活动。三国时期,孙权曾两次来到乐康郡巡视。北宋庆历年间,著名理学家程颢曾在乐康任职并撰写了多部重要著作。明代永乐年间,郡境曾遭遇倭寇入侵,当地军民英勇抗击。清康熙三十三年(169年),乐康郡境内发生了震惊一时的乐康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民国时期,乐康郡先后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军的统治。解放战争时期,乐康军民为争取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代州牧
乐康郡自建郡以来,先后有数十位杰出的州牧长官。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东汉 颜毓 - 为政廉明,深受百姓爱戴。
三国 周瑜 - 军事才能出众,善于谋略。
北宋 程颢 - 著名理学家,为郡治注入新的活力。
明朝 戚继光 - 抗倭有功,被誉为中国铁骑。
清朝 孙承宗 - 勤政爱民,倡导农业发展。
5 行政区划
乐康郡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经历了诸多变迁。秦汉至明清时期,乐康郡辖乐康、阳城、寿春等县。民国时期,原乐康郡改属淮阴道,并于199年划归新成立的徐州专区管辖。1983年,原乐康郡所在地正式设立为乐康县。至今乐康县下设个镇、3个乡和1个街道ff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