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不少忠臣纷纷点头,显然对姜嗣的观点十分赞同。
刘邦注意到殿内微妙的反应,心中已评估了局势。
他淡然回应:“如此,姜将军暗中做好准备,一旦边疆有异动,立即禀报。”姜嗣领命,应声:“是,陛下。”
徐美人看着这一切,心中怅然若失。她知道,刘邦早已洞悉她和徐壕的盘算,而这位姜将军已成为她们兄妹最大的绊脚石。
她收敛神情,藏起一切不安,暗自思忖着如何在这无声较量中找到突破口。
刘邦见整个大殿的态势已然掌握,复又话锋一转:“诸位爱卿,蜀汉未来,仰赖尔等戮力同心。”
他的一番话,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令人不禁深思蜀汉的前途。
大殿内,虽然表面仍旧波澜不惊,但心思各异的朝臣们均已心潮澎湃,暗流涌动。
刘邦俯瞰众人,那双眸子灼灼如焮,予人一种不可亵渎的力量。
战争的阴霾还未彻底挥去,而刘邦知道,他必须以更为精妙的策略一步步冲破眼下的困境,唯有迎难而上,才能真正缔造那三国之霸主的伟业。
就在徐美人心中惶恐不安时,大殿内气氛愈发紧张。
刘邦站在高高的御座之上,眉头微蹙,双眼流露出深思。
他知道蜀汉内忧外患,必须想办法稳固根基。
忽然,大殿外传来一阵喧哗声,打断了朝堂内短暂的静谧。
一位身穿华丽衣裳的妇人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神情傲慢。
她大声嚷道:“陛下,我乃庞氏,特来面见,请求给我亲属安排要职!”刘邦的目光锐利如刀,掠过庞妇,带着几分冷意。庞妇不甘示弱,继续说道:“若不从,我便要请长老们评理!”
眼见情势急转而下,姜嗣毫不犹豫地上前一步,慷慨陈词:“庞氏,你也该知道,何为国之大义。蜀汉正是用人之际,岂可因私事而扰乱朝纲?”
庞妇一怔,面对姜嗣的坚定目光,她不由得畏缩。
姜嗣的气势如一座大山,令她怯步。刘邦见状,神情始终冷峻,从容不迫地说道:“回去吧,朝堂不是你等可以放肆之地。”
庞妇面色微变,不甘却也无奈,只得匆匆退去。
她的身影渐行渐远,大殿内恢复了宁静。徐美人暗自振奋,这一幕让她对局势的把握更添几分信心。
然而,刘邦的眼神仍透着深邃的谋划,似乎早已看穿一切。
“姜将军,”刘邦略带赞赏地说,“你的果断维护了朝堂的庄严。我需要你继续留意那些心怀叵测之人。”
姜嗣点头,声音沉着:“臣明白,定不负圣望。”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上,姜嗣心中已了然于胸。
刘邦的意图昭然若揭,不仅是将计就计,而是立下长久之策。
他知道,这场博弈,关乎整个蜀汉的命运。
周遭群臣静默不语,但心中早已波涛汹涌。
刘邦让他们看到了蜀汉未来的蓝图,那是宽广而光明的道路。
他们心底清楚,等待刘邦的,将是更艰难的抉择,而他们也将在这历史的洪流中,被迫迎接挑战。
庞妇离开后,大殿内依旧显得有些沉静,姜嗣走到大殿中央,微微躬身,神色凝重而专注,“陛下,我提议由大臣们共同举荐要职,以维护朝堂的稳定与公正。”
周围的大臣们低声议论,刘邦则微微笑了笑,他望向姜嗣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赞许,“姜将军此言极是,国家的未来不仅仅靠某个人,而是靠所有人齐心协力。”
丁点的阳光透过殿宇的窗棂洒落在刘邦的脸上,映照出他眼中的坚毅。
“我们需要的,是能为社稷鞠躬尽瘁的良才,而非一己私欲的傀儡。”徐美人站在角落,见刘邦决意明确,心下暗自思忖,她知道自己必须重新调整策略,不能再贸然行事。
毕竟,她的兄长徐壕也在这朝堂博弈的风口浪尖。
这时,张绍从旁起身,沉声出言:“陛下,此意见固然正直,但愿朝中能平心论事,不受干扰。”
张绍的语气中带有丝丝不安,显然对姜嗣的提议有些许担忧。姜嗣看着他平静地答道:“大家为国操劳,自当无私公正,切勿因一己之私毁了大汉基业。”
旁边的一些大臣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而徐壕则暗自皱眉,他送的目光略过对方,心中盘算着后续的应对。
刘邦见众人反应,思索片刻,接着发话,“既然众卿有意,便依姜将军之议。选出贤能之士需仰赖各位今后的共勉。”
大殿上的气氛在这一刻重新凝聚,群臣心中異光闪烁,朝局的变动已势不可挡。
而此刻,姜嗣心中亦做好准备,他知道,这将是蜀汉走向更辉煌未来的一步。
散朝后,姜嗣与幾位忠诚的同僚聚集殿外长廊,他们彼此对视,心灵神会,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