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有哪些雅称

第102章 撼苍天之拳

大壮迫切的想要战胜先祖,将赵囚救治过来,收起性子开始认真的同老人学习。

就如同一个浪荡的男子,为了心爱的女孩可以舍弃灯红酒绿、用筷子和胶水搭建埃菲尔铁塔一般。

原来不是大壮太笨,只是没有找到教导的方式。

饶是如此经过了一年的教导,大壮才算逐渐掌握了老人的进攻方式。

虽然大壮的进步缓慢,但每次的战斗都会有一点点进步,老人也乐得如此,看着后辈不停的进步,脸部笑的都快成一朵菊花了。

这可就苦了一旁的赵囚,很多对抗的招式,很快就领悟了,迫切的等待老人教授新的技巧,奈何大壮学的实在太慢,备受煎熬。

又过了半年时间,在赵囚的不断刺激下,大壮已经能同那老人打成平手,但无论如何就是无法将其击败。

赵囚明白过来,老人是不想让大壮继续前进下去。

“大壮停下来吧,前辈有意不让你过去,就算你在如何拼命也无法过去。”

闻言大壮停下了动作,丝毫没有沮丧,眼神中多了一份坚毅,一字一句道:

“那我就耗死他,谁阻止我救赵哥谁就是我的敌人。”

只见大壮再次冲上前去,同老人战斗起来。

片刻后老人停止了动作,叹了口气,随即返回石棺中不再阻拦大壮。

蛮族的性格他太明白了,见大壮始终没有放弃,知道继续阻止下去也是无果,不如让其过去,能教的他都教了。

见此大壮楞在原地,片刻后跪倒在地拜谢道:

“多谢前辈成全。”

老人扫视了一眼跪倒在地的大壮,暗叫了一声痴儿,随着石棺彻底消失在石台上。

二人继续向前走去,不多时来到一座石门前,石门上有一串蛮族字和一个蛮族手印。

“门内同境界魔族一头,我蛮族后辈当不弱于魔族。”

大壮轻声念出了石门上的字,走上前去将手掌按在手印上面。

手指流出一滴鲜血融入石门中,整座石门瞬间变的血红起来,门上的字被重新打乱,凝聚成一个新的大字。

“弑”

石门中的血液全部涌入那道字迹后,石门缓缓打开。

大壮背着赵囚进入其中,石门的后面是一片血池,空气中充满了黑色的魔气。

片刻后血池中间凝聚出一道身影,头上长有两根长角,血红色的铠甲包裹全身,一双幽黑毫无眼白的双眼。

随着血液的不停凝聚,那身影的背后长出一对血色翅膀,身体更加凝实,手臂上凝结出黑色的鳞甲,手指上有着锋利的尖刺。

“大壮直接上,不能让其在凝结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被宗门老祖夺舍后,我居然无敌了
被宗门老祖夺舍后,我居然无敌了
穿越修仙世界的韩逸,拥有强大体质,遭宗门老祖觊觎,并被安排成了宗门老祖的夺舍肉身。奇怪的是,韩逸被夺舍之后,不仅没死,反而获得了那宗门老祖的所有记忆和传承。最奇葩的是,后来韩逸被一头上古大妖夺舍,韩逸成了一头上古大妖。又后来,韩逸被一头炼狱魔尊夺舍了,韩逸又成了一头炼狱魔尊。韩逸表示,我真的不想要这么多的无敌马甲,...
旋转的蛮子
每天一点幸运值,修仙就是这样子
每天一点幸运值,修仙就是这样子
兄弟飞升了,给陆长青留下一个每天签到就能获得幸运值的摆烂系统。魔宗圣女决定给陆长青一点苦头尝尝。陆长青;“真好吃!呜呜呜!”随着幸运值的提升,陆长青的修仙路也愈发离奇。初入魔宗,本以为全员恶人,没想到都是大好人呐。什么修炼?不就是吃吃饭,睡睡觉,境界就提升了吗?与他交战的人,不是突发恶疾就是灵气不顺。白给的队友,迪化的对手。超级高手见面,二话不说就是收徒。千年绝育龙逮住就产子,又送经验又送崽。屠龙
只有逸点点
你们逼我发癫,还问我为什么?
你们逼我发癫,还问我为什么?
玄天宗有只作恶多端的猫妖。 传闻。 白秋对师尊有不轨的心思。 白秋下毒暗害师妹,被当场抓包。 她心肠恶毒,推同门弟子入魔兽口中,只为自己苟命。 她被逐出师门心怀不甘,挑起人妖两族大战。 白秋本人解释:“桩桩件件从未做过。” … 很好,没人听。 最终被师尊一箭穿心。 因此,失了半颗心,半条命,一只眼。 —— 自此,白秋悟了。 听不懂人话是吗? 一人一剑强势回归。 一剑踏山海,一念断邪魔! 还没开打,
铜喜
一秒一点力量,我直接速通玄幻!
一秒一点力量,我直接速通玄幻!
徐云获得肉身成圣系统,一秒能增加一点力量。 当别人拼命练功时,他在躺着睡觉。 当别人在秘境内拼命争夺机缘时,他还躺着睡觉。 每天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增长四万三千两百点力量,相当于别人数年苦修。 几个月后,徐云成了太玄圣地第一弟子! 几年以后,徐云成了太玄圣地第一强者! 几十年后,徐云成了下界第一强者! 几百年后,徐云成了万界第一强者! 几千年后,徐云一拳就能干碎天道!
嵬嵬岩上松
昊辉
昊辉
宇宙无边,灵域浩渺,千族竞渡,万灵争流.历经百万年苦难,人族开始了伟大崛起,为原本的混沌天地丛林世界注入起文明的光华.长生强大是万灵的本能,民族昌盛也是各族的追求.为了生存为了强大\为了屹立万灵之巅,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各民族都在奋力拼搏着竞争着.做为人族之一,华夏民族因其独特的修真文明而成为人族的佼佼者.他们的文...
伏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