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殿外,上完朝的孔明和董承走在出宫的路上。
“孔明呐,这次辛苦你了,不远千里一路征战,替朝廷收复了益州之地,这可是千秋之功啊!”
孔明笑道:“国舅过誉了,你我都是替朝廷办事,我主征战,你主内政,各有所功嘛。”
董承拍了拍孔明的肩膀,孔明看向董承,随后说道:“国舅觉得今早陛下是否太过激进了。”
“诶,孔明,你我都是朝臣,安敢妄议圣意,且与我府中相叙。”
……
二人来到丞相府,孔明接着说道:“在下有些话,国舅听完可能会有所不悦,还请国舅见谅。”
董承摆了摆手说道:“但说无妨,我个人想法并不重要。”
“国舅身为外戚,陛下特许,丞相二分,于朝中担任左丞相,位列百官之首,只为制衡刘皇叔。朝中上下诸臣皆为刘皇叔班底,陛下难免担忧刘皇叔有僭越之意这也正常。但是川蜀关中刚刚平定不久,陛下于朝上却有东出之意,时机未到啊。”
董承就静静地看着孔明,孔明继续说道:“在下还是希望国舅能够劝一劝陛下,不要大动干戈派兵东出,此时的局势还没有这么糟糕。”
“孔明所言我都明白,只是如何劝说陛下,还请明言。”
孔明也不啰嗦,取来笔墨,写到“立新学,教贤人,为国育才。”
董承明白了,现在的外部局势还没有这么糟糕,河北袁绍兵多将广,占据天下富饶之地,但是仍然没有显露出要和朝廷作对的样子;河南曹操虽比袁绍弱小不少,但是前些日子与吕布联手攻灭反贼仲氏袁术,而能独吞其地,已为第二强者。如果贸然东出,很有可能将二者逼反,成为朝廷的对立面,到时候,倾覆之祸,随即而至。
董承对着孔明说道:“孔明的看法不无道理,我会向陛下谏言的,可是我有一个要求。”
“请讲。”
“我需要孔明亲自前往教授学生,全权负责朝廷新学。不过,如此一来,孔明或许就要辞去丞相之位了。”
“好。”
董承傻了,这么轻易就同意了,这未免太儿戏了吧。
“孔明?为何不好好想想呢?”
孔明笑着说道:“树大招风,我等在朝中为官,难免会有门生故吏,到时候势力一大,入了陛下法眼,难以幸免。国舅如此也是为了保护我等,我也清楚明白,此事还得感谢国舅相助。况且,我也是这样想的,朝中诸臣不知新学如何开展?人才如何寻找?如果向以往一样单纯的举孝廉,那便不能如我所意。新学,必须全部是新的,包括招揽人才的方式!”
“孔明是想变法?”
“非也,在下只是为国之未来,培育贤臣罢了。”
董承同意了。
第二日,汉帝刘协召来董承,将孔明的辞呈和办学的奏疏一并给他看了。董承细细看完,随后跪在地上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汉帝为之一惊。
“朕有何喜?”
董国舅慢慢道来:“孔明作为一朝之臣,辞掉官位,请求陛下命其办学,就足以说明天下已经平定,不需要他再出谋划策了。致力于办学,为大汉培育未来贤臣强将,此不为陛下之福吗?”
汉帝听罢十分欣慰,但是对于“天下平定”这个东西,可不是很认同。
“天下如何平定了?河北袁绍、河南曹操、徐州吕布、荆州刘表、扬州孙策、交州士燮,哪一个不是拥兵自重?”
董承也不急着回答,而是说道:“拥兵自重,无非是借着朝廷的名义招募乡勇防备盗匪,终归到底,他们的东西都是朝廷的。如果陛下执意东出,且不说朝廷刚刚收复益州,是否能够继续支撑大军征战。就算是能够东出,到时候逼得他们联起手来,妄图倾覆朝廷。双拳难敌四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