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韩非。"苏辰听着他们的介绍,也逐一微笑着回应。
刚才已认识韩非,而对于其他人,则只是记忆中无甚印象的陪衬人物。对于儒家中声名更响亮的其他两大贤士—孔丘的 ,如颜路、张良,这个时间线下还未在儒家学堂小圣贤庄。张良在韩国,颜路则是一位尚未声名远播的大能。
所以,苏辰的目光几乎集中在了李斯的身上。首次见到李斯,他也不禁细细打量起来:身着白衣,气宇轩昂,身材壮实,眼神清亮有神,流露出人的优雅风度。在早期的秦国世界,李斯相比他所熟知的形象更显得年轻英挺。
想起李斯后来的身份和手腕—秦统一后的丞相,地位无比尊贵,又深谋远虑,对秦始皇嬴政有着极大影响,苏辰忍不住赞叹道:“李斯这人以后会在秦帝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作为丞相的地位,真是不容小觑。"“同时,他也有着惊人的策略。”
他记得,在李斯离开小圣贤庄后会投效秦相吕不韦,随后辅佐嬴政并帮助其吞并六国。可能正是那段儒生经历,使得他确实有过人的才能。但苏辰心中明白,李斯的心胸狭隘到甚至会出于嫉妒 同一师门的韩非。
想到此处,他默念:“这样的人,不得不保持警惕。”
自己若露出超越常人的理解能力,李斯会不会也会动心思对付?
然而此刻,李斯并不知晓苏辰心中的芥蒂。看到苏辰的注视,他表现得礼貌,借机问道:“苏辰师弟,我发现师父对你的关怀格外不同,我在此地这么久,从未见过师父对任何人如此。”
“所以,你肯定有什么特殊的特质吧。”
如果可以的话,能否分享一些呢?"
李斯觉得既然韩非刻意瞒着他,那他也不妨直接问一问。作为师长,他认为苏辰不会有什么秘密隐瞒。没想到,李斯的提问刚落,伏念立即皱起眉头,严肃地开口道:“李斯,不得放肆!"
“苏辰师弟,乃是鬼谷子大师亲自挑选,我儒家贵客之一。”
听到这话,苏辰微微一笑,轻松挥挥手:“没什么,师兄也只是好奇心使然。”
苏辰转而对着李斯微笑道:“可能……我独特的之处就在于,老师曾在我身陷困境时,救了我一命。”
“我幼时不幸掉入激流中,正是荀子老师和鬼谷子师傅及时把我从河边救回。”
“或许是这样的缘分造就了今日吧。”
李斯试图理解荀子对待苏辰的方式背后的原因,而苏辰已有了防备,不愿揭示全部 。否则,这可能让李斯产生误解并图谋不轨。
苏辰可不想被无缘无故关注,况且他也觉得这样说没有错。荀子这般待他,是因为他过去拯救了他的生命,才有了深厚的纽带。
李斯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赞同地附和:“原来如此。未曾想到师弟竟与老师的缘分如此深厚。”
说完,李斯目光投向韩非,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发现:“你看,即使你不告诉我,我也猜到了。”
一边,听到苏辰这样的解说,韩非感到惊讶。他未曾预料到苏辰会给出这样的答案。虽然其他人不知情,韩非对此心照不宣。他深知荀子如此呵护苏辰,正是因为其惊人天赋所吸引。
看着苏辰展现的成熟度远超出年龄的言行,韩非心中的好奇心越发浓厚,因为苏辰仿佛并不像一个单纯的孩子,而是老练的智者!
而对于伏念,他则难以理解,一个年少的孩子怎会说谎。因此,他对苏辰所说深信不疑,感叹道:“这么说来,苏辰师弟真的和大师父、我们的儒家有深深的缘分啊!”
然而,李斯对此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如果仅凭缘分,苏辰就能受到如此待遇,那他们可能之前过度解读了什么。在李斯眼中,一个不满两岁的苏辰还太年轻。
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尽管师弟与荀子师博情深,但是小小年纪就涉足课堂,是否有些急于求成呢?”
"在我看来,师弟若真的想成为儒家学子,先打好字理基础会更有益。”
对于这种循序渐进的理解学习方法,他认为才是稳健之道。
以苏师弟这般年龄,就算强行套上儒家学识于身,那也是弊大 于利,并不适宜。
"这样揠苗助长,可不是什么好事哦。"
然而,若是师弟感到不适,师兄愿代为通禀师尊,允许你在识字起程逐步学习。
正是因为苏辰之前的阐述让李斯不再察觉他有何特别之处,因此他认为年幼的 苏辰加入学习,有逼迫之嫌,是过度培养。总体来说,他反对师弟继续随堂听课 ,劝解他不应贪图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