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岁的女孩开着爸买给她的皮卡车,平时吧,就喜欢开着车到处逛,整个东来县方圆六千平方公里二十个镇都很熟悉。这也跟她爸爸是做木材生意有关,毕竟她家是全县最大的木材商,家里有一个家具加工厂和地板加工厂。他们家的木材生意几乎涵盖了杉木、松木、梓木、樟木、栗木、枫木等几十种木材,这些木材中以栗木最不好收购,毕竟这是能产出板栗的木材,一般人家不会把自家几百年的栗子树砍了换个几十上百块钱花的。栗木很少有又直又长的,不仅不直,而且结节很多,木质奇硬,烧出的炭堪比水里捞出来的难烧。这种木材烧炭没人要,做其它的物件也不怎么样,但用这种木材做地板既硬又好看,耐用自然是没得说的了。
真搞不懂,一个女孩子家家的为什么喜欢皮卡车呢。过二十岁生日的前几天,爸问她过生日想要个什么礼物,她不假思索的说“皮卡车”。那个年代,皮卡车,不是谁想有就可以拥有的。普通人在深圳打工一个月也只能有五、六百元的工资。而一辆皮卡车却要十几万,不愧是当地有名的木材商和金矿老板,十几万说给就给。在那个年代,建一栋两层的砖房也才七、八万而已,一辆车比别人家一栋房子还多,如果要花十几万去买车在农村人家也是需要好好计较一下的。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当然,像那希莲的爸爸除外,他家里不缺那点钱。
由于相互并不怎么了解,玉如义坐在副驾驶有些拘促。面对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女孩姐姐不知该说什么,话题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眼睛看着前方,双手放在腿上互相揉搓,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敢看身边这个美丽的姐姐。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那希莲斜眼瞟了他一眼,不自觉的微笑一下,然后开口说“老弟,你叫什么名字”
“玉如义”
“玉如意,很有意思,跟玉如意同名”那希莲感觉这家伙取的名字真古怪,居然跟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古玩物件玉如意同名。她把义听成意,当然不是她的听力不行,而是普通话里的义跟意这两个字同音。其实吧,在东来县这一带的方言中,义跟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发音,不知道是玉如义读时用义这个发音用习惯了呢还是怎么的,没有用方言来发音,让那希莲把义误以为是意呢。
“我爷爷给取的,说是我们姓玉,重义气,所以人必须重义气所以就叫如义了”不知道是玉如义看出她理解错了还是出于对爷爷给他取的这个名字感到骄傲,玉如义发现那希莲现解错了,于是把这个字用方言音解释说。
“好吧,你今年多大了,看起来不到二十岁吧”那希莲问。听了玉如义的解释,原来他是如义不是如意啊,有点尴尬。
其实吧,西南方言跟北方普通话的发音有很多是不一样的,如果在西南方言中夹杂一些北方普通话发音的话,很容易引起误解的,比如这个义与意完全不是一个发音。义发音为泥的去声,原为威仪、乐于助人,后来把这个词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引申为:公平公正,正直、知恩图报,信用等等之类的意思。有时候想想也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威势怎么去管理一群羊呢,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可能还有时间与精力去帮助别人呢,在古时创造字的时候,人们还处于谁力气大谁就是领头人的时代,义自然跟力气与威望相关啦。方言中,义更多的附黏乐于助人的成份,对一个人的评价中会说他这个人特别的仗义,从方方面面的描述都是给人一种无比的信任感,哪怕是有很多夸张的成分,也不会影响这个人对朋友的许诺是重于千金的形象,只要是提到这个人,就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个人是对朋友无比热心帮助的,值得信任,无条件的信任的那种。这就是义气这个词赋予的意义。
“前几天刚满二十岁,姐姐,你几岁啦”玉如义反问。
“姐姐芳龄不可以随便打听的哟,不过看在你这么诚实的份上,告诉你也无妨,二十四”然后又问玉如义道:“那个玉如义啊,你在读大一吗?”
听到那希莲如此问,玉如义心里有些不太好,因为他自十八岁高中毕业后就没有再读了,再不用说读大几了。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还是想读的,可是想读有什么用呢,高考名落孙山外,只能拿个高中毕业证,在家务农做个农民。当初他也想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跟一些同学一样去厂里挣那个两班倒,月薪五、六百元的劳动费。可是自从毕业,他们家就开始在大改造,前年秋天开始动工建房子,去年动工筑坝建鱼塘。没有一天是有多余时间的。中间他爸妈也想过让他跟别人一起出去打工的。后来随着事情越来越多,钱越来越吃紧,也就没有再作打算了。现在这么大一个家,看起来东西不少,可是钱包里比脸还干净。不然也不会为了买点玉米做饲料还得临时挖点黄精卖钱才有钱的地步呢。